晉城耳鼻喉醫院  晉城市耳科研究所

耳鳴

瀏覽數:234


  耳鳴是在沒有外源性的聲或電刺激情況下的一種聲音感覺,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耳鳴的聲音可以各種各樣,如風吹、雷鳴、鈴聲、轟轟聲、吱吱聲、蚊蟲聲,等等。耳鳴可突然發生,亦可逐漸加重,常常持續不斷,有時也以脈沖式或斷斷續續的方式出現;不同的耳鳴聲可單獨出現,或幾種聲音同時存在,或隨時間而有所變化;可以是單側耳鳴,亦可雙側耳鳴,甚至整個頭部鳴響,此時亦稱腦鳴或顱鳴。耳鳴主要感覺耳內鳴響或顱內鳴響,亦可以感覺為頭部外面鳴響。由于耳鳴是由許多疾病的不同病理變化而產生的疾病,因此其病因和發病機理比較復雜。

    

  臨床上主要有以下原因導致的:

  一、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和舛姥?、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癥、鼓膜穿孔、耳硬化癥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癥、聽神經瘤等都能引起耳鳴。

  二、臨床證明血管性疾病也會引起耳鳴,如頸靜脈球體瘤、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來自靜脈的耳鳴多為嘈雜聲,來自動脈的耳鳴與脈搏的搏動相一致。

  三 、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鳴: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

  另外,過量使用了對耳部有毒性作用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且耳鳴比聽力下降出現得早。此外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情緒不穩、長期在噪聲的環境中等等因素也是容易引發耳鳴的主要原因。

  根據耳鳴的病理生理特點分為五類:

      1、生理性耳鳴:指身體內部自身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在極為安靜情況下所感知的聲音,如血管搏動、血液流動、肌肉收縮、關節活動、呼吸運動等,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或狀態,而不是病態。

      2、病理生理性耳鳴:主要指由于身體對接受某些物質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應所出現的耳鳴,如感受噪音、煙酒過度、藥物耳毒性反應等,出現一過性或持續性耳鳴,或伴有聽力損失。

      3、病理性耳鳴:包括客觀性耳鳴、聽覺系統疾病所致耳鳴、非聽覺系統疾病反射性耳鳴(如頸椎病、顳頜疾病或咬合不良)、多種疾病引起的耳鳴(如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營養性物質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貧血、偏頭痛,等等)。

      4、精神心理性耳鳴:是指由于精神心理作用所引起的耳鳴。情緒或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抑郁、情緒波動等,均有可能誘發或加重耳鳴,而耳鳴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現不良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相互影響,出現惡性循環,以致使原本并不嚴重的耳鳴變得更為嚴重,甚至難以承受。

       5、假性耳鳴:是指因環境噪聲特定情況下類似于耳鳴而誤認為耳鳴,以及偽?。ü室庋b?。?。

  以下因素可對原有耳鳴的出現或程度輕重產生影響。

  (1)精神心理因素:對耳鳴的影響最為明顯和多見。如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抑郁或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等均可以加重耳鳴,而耳鳴本身又可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與心理狀態,相互影響,出現惡性循環;輕松、愉快的良好情緒和心理狀態可減輕或緩解耳鳴。

    (2)噪聲:可加重原有的耳鳴,也可使原耳鳴減輕或緩解;外界噪聲降低(如夜晚或安靜狀態下),正常掩蔽效應減小,原有的耳鳴則顯得明顯或加重。

    (3)飲食:煙酒過度、濃茶、含咖啡因飲料、酒高膽固醇及高鹽飲食、食物過敏等,可引起或加重耳鳴,減肥食品可使耳鳴加重或緩解。

    (4)體位:體位改變可影響耳鳴,多數情況下臥位時重,立位時輕。

    (5)月經與妊娠:婦女月經期或妊娠期有可能引起耳鳴加重。

    (6)眼球運動:某些患者在眼球運動或眨眼時可出現耳鳴。后者可能為面神經與鐙骨肌同時興奮所致。

  耳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護理:

      1、勞逸結合。注意調整工作節奏,不要過度疲勞,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學會自我調節,適當放松。由于耳鳴常常與工作壓力、情緒和睡眠有關,故改善工作和生活習慣是緩解耳鳴的重要手段。

      2、保證睡眠。盡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以舒緩情緒,促進睡眠。

      3、調節情緒。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緒,盡量少發脾氣,不要多慮、多疑。有焦慮和抑郁癥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

      4、調節內分泌。更年期婦女若出現頑固耳鳴,應去醫院就診,檢查內分泌指標。

      5、減少噪聲刺激。不要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盡量減少在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內停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