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耳鼻喉醫院  晉城市耳科研究所

醫院位置

晉城耳鼻喉醫院

地址:

電話:

簡介:

用藥指導


“點點滴滴”也要守規矩----


       五官科的滴藥方法你會嗎?


一)很多人都用過滴鼻液,但是滴鼻液怎樣滴,這里面很有學問。

滴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嬰幼兒盡量不用滴鼻液,因為嬰幼兒的鼻粘膜更為嬌嫩,用滴鼻液會刺激鼻粘膜,影響其發育?;几哐獕旱睦夏耆松饔帽钦衬ぱ苁湛s劑,以防使血壓升得更高。
滴藥前把鼻涕盡量擤干凈,如果鼻腔有干痂,可用溫鹽水清洗,待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滴藥時,仰臥于床上,肩上墊一個軟枕,頭盡量后仰,使鼻腔低于口咽部;也可將頭懸垂于床緣外或取坐位,頭盡量后仰,鼻孔朝上,然后滴藥。滴藥時可將藥液順著鼻孔一側慢慢流下,讓鼻腔側壁起緩沖作用,以免藥液直接流入咽部而苦味難忍。滴藥后輕按兩側鼻翼兩三下,使藥液布滿鼻腔。滴藥后應保持原體位3至5分鐘,讓藥液充分吸收。滴鼻的劑量與次數應遵醫囑或依說明書行事,一般滴鼻液每次滴兩三滴,每日滴三次。
鼻竇炎患者滴完藥保持原體位3至5分鐘后,藥物到達副鼻竇開口,使竇口粘膜收縮,竇腔內的分泌物容易流出,這時把鼻腔中的分泌物擤干凈,然后再滴一次藥,藥液可經竇口進入竇腔,起到消炎作用。粘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一般出血點都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區,這樣的患者可用薄荷石蠟油滴鼻劑,滴藥時應將藥液順著鼻孔內側慢慢流下,以起到潤滑鼻中隔粘膜的作用。
各種各樣的滴鼻藥都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產生依賴性,造成藥物性鼻炎。
(二)用滴耳劑滴耳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局部治療方法,常用于化膿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道霉菌病、耵聹栓塞等耳病的治療。滴耳劑滴耳,使高濃度藥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處,起到抗炎殺菌、消腫止痛或軟化耵聹的作用,治療效果好,而且使用方便,無痛苦。但是,一般使用的滴耳劑均屬于非處方藥物,是家庭常備用藥。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適應癥,尤其嬰幼兒,盡量不要使用氨基糖甙類滴耳藥,如慶大霉素滴劑,以免藥物由局部作用于內耳器官產生毒性作用,造成嬰幼兒不可逆聽損傷。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不僅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有效防止或減輕不良反應。
滴耳液溫度適宜 滴耳液一般要求存放在低溫陰涼處。使用前應將藥瓶放在手心暖一會兒,或放在熱水杯旁邊10分鐘左右,使藥液溫度與人體體溫盡量接近,以免溫度過低刺激內耳前庭器官引起眩暈、惡心等不良反應。但不能將藥液直接加溫,以免溫度過高破壞藥效。
滴液時體位舒適 滴藥時一般取坐位側偏頭或側臥于床上,患耳外耳道口向上,用手向后上方(小兒向后下方)牽拉耳廓,將外耳道拉直后再滴藥,這樣可以使藥液沿外耳道緩緩流入耳內,否則藥液不易到達病變部位。滴藥前將膿性分泌物用消毒干棉簽拭凈或用無菌溶液沖洗,使藥物發揮最大治療效應。
滴藥后按壓耳屏 滴耳液一般每次滴3~5滴,每日滴3次。滴液過多不僅浪費藥液,而且有引起眩暈等不適反應的可能。滴液后保持原體位3~5分鐘,并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3~5次,通過外力作用使藥液經過鼓膜穿孔處流入中耳。
(三)滴眼液的正確使用
眼藥水前應洗凈雙手,用消毒干棉簽拭去眼內的分泌物,以免沖淡藥液降低療效,點藥水時應左手輕輕分開上、下眼瞼,右手拿眼藥水緩慢滴入下眼皮里面,點眼后輕輕閉眼,做睜眼、閉眼活動,讓藥液均勻布滿眼內。注意勿將藥液直接滴到黑眼珠上,以免刺激眼睛發生瞬目反應(眨眼),使藥液流到眼角外,點完眼藥水后應壓迫眼內角下方,以免藥液順著鼻淚管流向鼻腔,導致藥效減低,眼藥膏應在晚上睡前涂,以保證夜間結膜的藥物濃度。


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為無色的澄明液體。適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及厭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后兩種病種可根據情況單用本品或與其他抗菌藥聯合應用。此外有應用青霉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或不宜用青霉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藥物。

1適應癥

陰道炎,腹膜炎,盆腔炎,癤,蜂窩組織炎,支氣管炎,肺炎,附件炎,宮頸炎,婦產科,皮膚科,普外科,呼吸內科

2用法用量

肌內注射:成人一日0.6~1.2g,小兒每日按體重10~20mg/kg,分次注射。靜脈滴注:一般成人一次0.6g,每8小時或12小時1次,每0.6g溶于100~200ml輸液中,滴注1~2小時。小兒每日按體重10~20mg/kg。需注意靜脈滴注時每0.6g溶于不少于100ml的溶液中,滴注時間不少于1小時。嬰兒小于4周者不用。

3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有腹絞痛、腹部壓痛、嚴重腹瀉(水樣或膿血樣),伴發熱、異??诳屎推7Γ倌ば阅c炎);腹瀉、腸炎和假膜性腸炎可發生在用藥初期,也可發生在停藥后數周。 2.血液系統:偶可發生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低、中性粒細胞缺乏和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罕見。 3.過敏反應:可見皮疹、瘙癢等,偶見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血清病反應等,罕有表皮脫落、大皰性皮炎、多形紅斑和S-J綜合征的報道。 4.偶有應用本品引起黃疸的報道。 5.快速滴注本品時可能發生低血壓、心電圖變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6.靜脈給藥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
禁忌
對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有過敏史的患者禁用。

4藥物過量

藥物過量時主要是對癥療法和支持療法,如補液等。

5藥理毒理

該品與青霉素、氯霉素、頭孢菌素類和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叉耐藥,與大環內酯類有部分交叉耐藥。該品作用于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一般系抑菌劑,但在高濃度時,對某些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
該品對常見的需氧革蘭陽性菌有較高抗菌活性,如金黃 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G者)、表皮葡萄球菌、β溶血 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等。對厭氧菌有良好 的抗菌作用包括破傷風桿菌、白喉棒狀桿菌和產氣莢膜桿菌 等。對腸球菌屬、腦膜炎雙球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桿 菌等革蘭陰性菌以及真菌無活性。該品與青霉素、氯霉素、 頭孢菌素類和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叉耐藥,與大環內酯類有部 分交叉耐藥。該品作用于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的延長, 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一般系抑菌劑,但在高濃 度時,對某些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

6藥理作用

本品對常見的需氧革蘭陽性菌有較高抗菌活性,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G者)、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等。對厭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破傷風桿菌、白喉棒狀桿菌和產氣莢膜桿菌等。對腸球菌屬、腦膜炎雙球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革蘭陰性菌以及真菌無活性。本品與青霉素、氯霉素、頭孢菌素類和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叉耐藥,與大環內酯類有部分交叉耐藥。本品作用于敏感菌核糖體的50S亞基,阻止肽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一般系抑菌劑,但在高濃度時,對某些細菌也具有殺菌作用。

7注意事項

1.對本品過敏時有可能對克林霉素類也過敏。
2.對診斷的干擾:服藥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可有增高。
3.下列情況應慎用:
(1)腸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別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或抗生素雙關腸炎(本品可引起偽膜性腸炎)。
(2)肝功能減退。
(3)腎功能嚴重減退。
4.用藥期間需密切注意大便次數,如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應注意假膜性腸炎的可能,需及時停藥并作適當處理。
5.為防止急性風濕熱的發生,用本類藥物治療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的療程,至少為10日。
6.處理本品所致的假膜性腸炎,輕癥患者停藥后可能恢復,中等至重癥患者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如經上述處理病情無明顯好轉者,則應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復發時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可有效,仍無效時可改用萬古霉素(或者去甲萬古霉素)口服,成人每日0.5~2.0g,分3~4次服用。
7.偶爾會導致不敏感微生物的過度繁殖或引起二生感染,一旦發生二重感染,需采取相應措施。
8.既往有哮喘或其他過敏史者慎用。
9.療程長者,需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血常規。

孕婦用藥

該品經胎盤后可在胎兒肝中濃縮,雖人類應用時尚無發生問題的報告,但在孕婦中應用需充分權衡利弊。該品可分泌至母乳中,哺乳期婦女也應慎用,如必須采用時應暫停哺乳。

兒童用藥

小于1個月的嬰兒不宜應用。

老年用藥

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易發生腹瀉或假膜性腸炎等不良反應,用藥時需密切觀察。該品可引起階段性前列腺肥大或炎癥!


云南白藥
云南白藥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本品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術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支氣管擴張及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以及皮膚感染性疾病。
規格:
玻璃瓶裝,每瓶裝4g,保險子1粒。
用法用量:
刀,槍,跌打諸傷﹐無論輕重﹐出血者用溫開水送服;瘀血腫痛與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婦科各癥﹐用酒送服;但月經過多,紅崩﹐用溫開水送服。毒瘡初起﹐服0.25g﹐另取藥粉用酒調勻﹐敷患處﹐如已化膿﹐只需內服。其他內出血各癥均可內服??诜o一次o.25~o.5g﹐一日4次(2至5歲按1/4劑量服用;5至12歲按1/2劑量服用)。凡遇較重的跌打損傷可先服保險子1粒﹐輕傷及其他病癥不必服。
不良反應:
極少數患者服藥后導致過敏性藥疹,出現胸悶﹑心慌﹑腹痛﹑惡心嘔吐﹑全身奇癢﹑軀干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蕁麻疹。
禁忌:
孕婦忌用。過敏體質及有用藥過敏史的患者應慎用。
注意事項:
1.服藥一日內﹐忌食蠶豆.魚類及酸冷食物。2.外用前務必清潔創面。3.臨床上確需使用大劑量給藥﹐一定要在醫師的安全監控下應用。4.用藥后若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視癥狀輕重給予抗過敏治療﹐若外用可先清除藥物。5.包裝所附藥勺為分劑量的用具。使用時先盛滿藥粉﹐沿瓶壁壓緊﹐用瓶口刮平﹐每平勺約0.25g。


深度了解“撲熱息痛”

深度了解“撲熱息痛”

一、從何而來

   在古老的中世紀時期,僅有的退熱藥物是一種存在于柳樹樹皮中的物質(一類叫作水楊酸的物質,后來導致了阿司匹林的發展)和一種存在于金雞納樹樹皮里的物質。金雞納樹皮也是用來制造抗瘧疾藥物奎寧的主要原料,奎寧本身也有退熱的功效。直到19世紀中后期才發展出提煉分離水楊苷和水楊酸的技術。

   1880年代以來,隨著金雞納樹日益減少,人們開始尋找其替代品。1886年科學家發明了退熱冰(乙酰苯胺),1887年又發明了非那西丁(乙酰對氨苯乙醚)。1873年,Harmon Northrop Morse首先通過對硝基苯酚冰醋酸的在錫催化下反應合成了對乙酰氨基酚,但是在二十年之內對乙酰氨基酚并沒有用于醫學用途。1893年,在某些服用了非那西丁的患者的尿液里發現了對乙酰氨基酚的存在,并濃縮成白色、稍有苦味的晶體。1899年對乙酰氨基酚被發現是退熱冰的代謝產物,但是這些發現在當時并沒有被重視。

   1946年美國止痛與鎮靜劑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Analgesic and Sedative Drugs)撥款給紐約市衛生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Health)研究止痛劑的問題。伯納德·布羅迪和朱利葉斯·愛梭羅德被分配研究非阿司匹林類退熱劑為何產生高鐵血紅蛋白癥(一種非致命的血液疾?。┻@一副作用。1948年伯納德和愛梭羅德發現退熱冰的作用歸功于他的代謝產物對乙酰氨基酚,因此他們提倡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替代退熱冰,因為對乙酰氨基酚沒有類似退熱冰的毒副作用。

   1955年,對乙酰氨基酚在美國境內上市銷售,商品名泰諾(Tylenol)。

   1956年,500毫克一片的對乙酰氨基酚在英國境內上市銷售,商品名必理通(Panadol)。1963年,對乙酰氨基酚列入英國藥典,并因其較小的副作用和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而流行開來。

二、藥性

    撲熱息痛,商品名稱有百服寧、必理通、泰諾、醋氨酚等。該品國際非專有藥名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熱鎮痛藥,是乙酰苯胺類藥物中最好的品種。特別適合于不能應用羧酸類藥物的病人。

    藥效學本品為乙酰苯胺類解熱鎮痛藥。通過抑制環化酶,選擇性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其解熱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似;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釋放,提高痛閾而起到鎮痛作用,屬于外周性鎮痛藥,作用較阿司匹林弱,適用于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痛經等。品僅能緩解癥狀,無明顯抗炎作用,不能消除關節炎引起的紅、腫、活動障礙,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各種類型關節炎。

   藥動學口服后自胃腸道吸收迅速、完全( 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后服藥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體液中分布均勻,約有 25%與血漿蛋白結合。小量時(血藥濃度<60μg/ml)與蛋白結合不明顯, 大量或中毒量則結合率較高, 可達43%。該品90~95%在肝臟代謝,主要與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結合。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性作用。半衰期β一般為1~4小時(平均2小時), 腎功能不全時不變,但在某些肝臟疾患者可能延長, 老年人和新生兒可有所延長, 小兒則有所縮短??诜?.5~2小時血藥濃度可達峰值, 劑量在650mg 以下時血藥濃度為5~20μg/ml, 作用持續時間為3~4小時。 哺乳期間婦女服用該品650mg,1~2小時報乳汁中濃度為10~15μg/ml; 半衰期β為1.35~3.5小時。該品主要以與葡糖醛酸結合的形式從腎臟排泄,24 小時內約有3%以原形隨尿排出。

三:毒副作用

    白加黑、帕爾克、泰諾感冒片、感冒靈、去痛片等均含撲熱息痛,劑量約120—500毫克不等。但臨床的廣泛應用,出現了一些毒副反應,須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臟的毒副反應: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撲熱息痛引起肝細胞壞死是其直接對肝細胞的作用,可能是過量服用撲熱息痛致使體內生成一種毒性代謝產物,當積存達到一定量時,造成肝臟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臟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謝產物破壞肝細胞,產生細胞變性和壞死。由于過量撲熱息痛所致急性肝小葉中心性壞死,進展迅速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

    2、腎臟的毒副反應: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同樣可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特別是合用水楊酸鈉或咖啡因時,更易損傷腎臟。

    3、血液系統的毒副反應:長期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還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4、神經系統的毒副反應:如果小兒過量服用撲熱息痛,還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癥狀,主要出現大腦損害、神經功能減退、陷入昏迷等。

少見,如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

四:毒性機理

   不良反應,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不良反應,源于藥物代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乙酰氨基酚在生物轉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代謝物質,即N-乙酰對苯醌亞胺(NAPQI),它的毒性較大,需要與體內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結合才能降低毒性。如果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劑量過大,或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減少時,致使這一毒性較大的中間代謝產物與其他重要的大分子結合,就會出現肝損害。

兩個致命的原因

   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NAPQI不能完全被結合呢?通常,導致NAPQI不能完全與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結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NAPQI產生量短時間內突然增大,二是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的數量不足。

    1、超量服用,導致NAPQI產生量短時間內突然增大

臨床發現,短期內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是暴發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為何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會限定成人每日對乙酰氨基酚最大推薦劑量不超過4g的原因。因此,在服藥前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特別是一些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以免重復用藥或錯誤用藥導致服藥劑量過大。

    2、個因素,與對乙酰氨基酚爭奪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的主要因素有個,也是常被人忽略的,它們是—

   1飲灑過量飲酒時可以耗竭體內的谷胱甘肽,增加對乙酰氨基酚肝臟損害的風險。

   2葡萄柚研究發現,葡萄柚的成分能與近40種藥物在不同程度上發生相互作用,可降低這些藥物在肝臟的代謝能力,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滯留時間延長,類似于過量服藥一樣,致使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在用藥時應盡量避免食用葡萄柚或葡萄柚汗。葡萄柚就是西柚,有些像橙子,從形狀上看比橙子規則一些。表皮比橙子光滑一些,味道比橙子濃郁些,口感甜中帶微微的苦。

3某些藥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對乙酰氨基酚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時,可使自身或對方藥物療效增強或毒性增加的風險。不能與對乙氨基酚同時服用的藥物,如與巴比妥類,及其他抗痙攣藥物同服時,可增加肝毒性反應的危險;與抗凝血藥物合用時,可提高抗凝藥的作用;與氯霉素合用時,可使氯霉素半衰期延長,導致其毒性增加;與齊多夫定合用時,也會增加其毒性反應。

(4)禁食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可能因為禁食會導致肝臟谷胱甘肽儲量嚴重不足。所以服藥前需謹記要飽肚服藥。

五:對乙酰氨基酚的其他不良反應

常規劑量下,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不良反應要少很多,偶爾可出現惡心、嘔吐、出汗、皮膚蒼白、腹痛等現象,也有少數患者可出現過敏性皮炎、肝功能損害、貧血、粒細胞缺乏等現象。在服藥的過程中出現類似癥狀后,應即刻停藥,癥狀較為嚴重者,需馬上就醫。

六: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0.3—0.6g,每 4小時 1次,或每日 4次;一日量不宜超過 2g,療程為退熱一般不超過 3天,為鎮痛不宜超過 10天。

2.小兒常用量口服。按體重每次 10—15mg/kg或按體表面積每天 1.5g/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時 1次;12歲以下小兒每 24小時不超過 5次量,療程不超過 5天。

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可通過胎盤,故應考慮到孕婦用本品后可能對胎兒造成的不良影響。雖然哺乳期婦女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達一定濃度,但在哺乳嬰兒尿中尚未發現本品或本品代謝產物排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不推薦使用。

4、中毒劑量

對乙酰氨基酚的中毒劑量存在很大變數。成年人中,單次劑量超過10g或者150mg/kg就會有高風險導致中毒[9] 24小時內多次服用小計量累積到中毒劑量也會導致中毒,長期日攝入量高于4g/日也可導致中毒,日攝入劑量稍高于6g/日可導致死亡。

兒童單次攝入超過200 mg/kg可能導致中毒。這一水平高于成人主要由于兒童較成人有相對大的腎臟和肝臟,能夠容納更多的超劑量對乙酰氨基酚。[10] 兒童中急性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比慢性長期過量服用中毒有更高的致病和死亡可能。

七:對診斷的干擾:

(1) 血糖測定:應用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酶法測定時可得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脫氫酶法測定時則無影響;

(2) 血清尿酸測定:應用鎢酸磷法測定時可得假性高值;

  3 5-羥吲哚醋酸(5-HIAA)測定應用亞硝基萘酚試劑作定性過篩試驗時可得假陽性結果,定量試驗不受影響;

(4)肝功能試驗:應用一次大劑量(>8~10g)或長期應用較小劑量(<3~ 5g/日)時,凝血酶原時間、血清膽紅素濃度、血清乳酸脫氫酶濃度及血清轉氨酶均可增高。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為微細顆粒的混懸液,靜置后微細顆粒下沉,振搖后成均勻的乳白色混懸液。適用于各種皮膚病、過敏性鼻炎、關節痛、支氣管哮喘、肩周炎、腱鞘炎、滑膜炎、急性扭傷、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1 適應癥

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腱鞘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皮膚科,耳鼻喉科,呼吸內科,風濕免疫科,骨科等。

   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在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應用藥理劑量時,而且與療程,劑量、用藥種類、用法及給藥途徑等有密切關系。常見不良反應有以下幾類: 1.長期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醫源性庫欣綜合癥面容和體態、體重增加、下肢浮腫、紫紋、易出血傾向、創口愈合不良、痤瘡、月經紊亂、肱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質疏松及骨折(包括脊椎壓縮性骨折、長骨病理性骨折)、肌無力、肌萎縮、低血鉀綜合癥、胃腸道刺激(惡心、嘔吐)、胰腺炎、消化性潰瘍或穿孔,兒童生長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內障、良性顱內壓升高綜合癥、糖耐量減退和糖尿病加重。 2.患者可出現精神癥狀:欣快感、激動、譫妄、不安、定向力障礙,也可表現為抑制。精神癥狀由易發生與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過精神不正常者。 3.并發感染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主要不良反應。以真菌、結核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各種皰疹病毒為主。 4.糖皮質激素停藥綜合癥。有時患者在停藥后出現頭暈、昏厥傾向、腹痛或背痛、低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肌肉或關節疼痛、頭疼,乏力、軟弱,經仔細檢查如能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原來疾病的復燃,則可考慮為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綜合癥。


 禁忌

對本品及甾體激素類藥物過敏者禁用,以下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特殊情況下應權衡利弊使用,注意病情惡化的可能:嚴重的精神?。ㄟ^去或現在)和癲癇,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新近胃腸吻合手術,骨折,創傷修復期,角膜潰瘍,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癥,高血壓,糖尿病,孕婦,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霉菌感染、較重的骨質疏松癥等。


     注意事項

1.誘發感染:在激素作用下,原來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動起來、最常見者為結核感染復發。在某些感染時應用激素可減輕組織的破壞、減少滲出、減輕感染中毒癥狀,但必須同時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短期用藥后,即應迅速減量、停藥。 2.對診斷的干擾: (1)糖皮質激素可使血糖、血膽固醇和血脂肪酸、血鈉水平升高、使血鈣、血鉀下降。 (2)對外周血象的影響為淋巴細胞、真核細胞及嘻酸、嗜堿細胞數下降,多核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加,后者也可下降。 (3)長期大劑量服用糖皮質激素可使皮膚試驗結果呈假陰性,如結核菌素試驗、組織胞漿菌素試驗和過敏反應皮試等。 (4)還可使甲狀腺 I攝取率下降,減弱促甲狀腺激素(TSH)對TSH釋放素(TRH)刺激的反應,使TRH興奮實驗結果呈假陽性。干擾促黃體生成素釋放素(LHRH)興奮試驗的結果。 (5)使同位素腦和骨顯象減弱或稀疏。 3.下列情況應慎用:心臟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緒不穩定和有精神病傾向、全身性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損害、眼單純性皰疹、高脂蛋白血癥、高血壓、甲減(此時糖皮質激素作用增強)、重癥肌無力、骨質疏松、胃潰瘍、胃炎或食管炎、腎功能損害或結石、結核病等。 4.隨訪檢查: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應定期檢查以下項目: (1)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試驗,尤其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傾向者。 (2)小兒應定期檢測生長和發育情況。 (3)眼科檢查,注意白內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發生。 (4)血清電解質和大便隱血。 (5)高血壓和骨質疏松的檢查,尤以老年人為然。


6  藥理作用

本品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種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糖皮質激素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的表現。 (2)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細胞中介的免疫反應,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并減輕原發免疫反應的擴展。 (3)抗毒、抗休克作用:糖皮質激素能對抗細菌內毒素對機體的刺激反應,減輕細胞損傷,發揮保護機體的作用。



胃復安與阿托品聯用

   胃復安與阿托品都是消化系統常用藥物,他們的作用對象都是胃腸道平滑肌,胃復安對胃腸道平滑肌起興奮作用,而阿托品起松弛作用,在這個方面兩藥相互拮抗,可以說是一對冤家對頭,合作時將相互削弱。
   胃復安為胃腸促動力藥能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運動功能亢進,促進食管和胃的收縮,加速胃排空,提高食物通過率,防止胃腸道內內容物的反流,因此可單獨用于反流性食管炎,、食欲不振、噯氣,胃部漲滿以及頑固性胃氣漲時,不宜加入阿托品,否則會使作用削弱。那么阿托品與胃復安這對冤家是不是就不共戴天了呢?不是的,在有些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夠握手言和起協同作用的。
   胃復安除了興奮胃腸平滑肌外,還能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學感受區,達到止吐的作用,它能松弛膽管擴約肌,調整膽管運動和和膽汁分泌,另外它還有鎮靜、治療腹痛的作用,因此在膽絞痛時,兩藥都能松弛膽管擴約肌,合用能提高療效,對于腹痛嘔吐的病人,阿托品能解除平滑肌痙攣,治療內臟絞痛,胃復安本身的治療腹痛和安定作用能減輕疼痛,在止吐方面,兩藥宜合用比單一用藥效果好。

中藥配伍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莞花;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黎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
   十九畏:硫磺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螺,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諸子皆降,蒼耳子獨升。 諸花皆升,旋復花獨降。